KOK足球APP下载

Sorry. This page is not yet translated.

智慧芽:中国企业需要“新专利观” | 原创特稿

智慧芽就像是那种人见人爱的混血小孩:生于新加坡,成长于中国,从小就习惯于游历世界,懂得多国语言,还有一身帮助全球大企业挖掘和发挥专利优势的绝技。

在专利分析和管理方面,今年只有10周岁的智慧芽是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2007年,智慧芽创立于新加坡,而今总部位于苏州。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同时,服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客户,覆盖40多个行业。自2013年以来,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在100%以上。

难怪风险投资会这么青睐它。作为智慧芽的投资方,kok体育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是这样评价的:“全球科技创新在加速,同时经济领域内的国界在变得模糊。将来企业的竞争会是在创新领域内的竞争。而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一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全球化, 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kok一直在努力寻找符合这个大趋势下的投资项目。但当我见到智慧芽团队时还是觉得挺惊讶的,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团队组合。说他们是中国团队吧,他们非常国际化,要说他们是海外团队吧,他们又很本地化。如果说我们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公司正在走向海外,那么智慧芽的业务现在毫无疑问已经全球化了。大趋势、赛道和团队都具备了,所以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决定一定得追着公司必须投资进去。”

这个月,智慧芽联合创始人张济徽和关典接受了「kok汇」专访,谈及智慧芽所倡导的“新专利观”时,张济徽说:“就全球趋势来说,许多企业的专利观已由单纯的防御意识向开放式创新转变,有很多前瞻的大公司越来越多地开始把专利当成一种资产,去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生态联盟建设。智慧芽的定位就是,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加速它们的创新,让创新尽可能高效,让创新成功的概率更大,这就是我们的角色。”

专利掘金

欧洲专利局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全球有80%的科技信息只存在于专利之中,其余则散落于论文、文献等学术资料中。透过专利,可以透视到各个公司、机构和行业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创新动向。专利信息是如此有用,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10年前,正是这样偶然的发现,让正在沃顿商学院做交换生的张济徽对专利着了迷。当时,张济徽进入一家医疗器械创业公司工作,并成为了这家公司的“01号员工”,负责专利权尽职调查工作。

那些在普通人眼中只有律师才会关心的“无聊”文件,不但帮助这家小公司顺利发布产品,而且还完成了融资。这让张济徽发现,专利中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当这些信息被用在恰当的地方时,甚至能救人性命。而在当时,除了汤森路透推出的价格极为昂贵的专利查询工具外,市场上竟然找不到一款可以协助中小企业处理专利权尽职调查的工具。

2007年,张济徽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即创立了“智慧芽”。2年后,张的学妹关典也加入这家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创业早期,智慧芽也经历过低谷,收到过市场下达的“病危通知书”。时至2010年,智慧芽迎来命运的转折。在积累了3年的技术能力后,智慧芽开始获得不少客户的认可。当年第2季度,智慧芽获得来自新加坡政府的一笔创业扶持资金。同年,公司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中国市场,把总部迁移到了苏州。

智慧芽赶上好时候。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后,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企业与媒体也更加关注知识产权问题。自那时起,中国的知识产权市场便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知道这个市场一定会起来的,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市场,即便当时还没有非常的强烈信号,但我们知道趋势就在那里。”事实证明,智慧芽的判断是准确的。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

如今,智慧芽也由创业时的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发展为拥有500多名员工且具备一定规模的行业领先者:苏州总部外,在北京、上海、伦敦、新加坡、洛杉矶等地均设有办公室。回顾过往,张济徽的创业感慨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坚持。同时还要明白,一切事情都是因人而成,要靠团队。”

跨文化管理

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全球化”或许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考虑的战略;而对于智慧芽来说,其全球化基因在诞生之初便已扎根:这家立足于苏州的中国公司,其创始团队本身就是由来自新加坡、中国和欧洲的创始者构成;员工则来自20多个不同国家,俨然是一个小型的联合国。问题来了:如何应对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我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关典说。

跨文化管理的要诀,最重要的是公司价值观统一,即对愿景和使命有统一的认知。在过去的几年间,张济徽和关典无论是到哪个海外办公室,均不遗余力地宣导智慧芽的公司文化和方向。

此外,就是建立高度互信。跨文化管理成功的第二点,就在于制度的设计是基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基于对员工可能犯错的假设,一些公司往往会出台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来界定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但智慧芽则走了另一条路,即从人性本善出发,相信员工即使偶尔犯错,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正是基于对员工的信任,从而营造公司高度互信的氛围。

但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往往还是会有因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分歧和冲突。为此,智慧芽特别设置了一个跨文化交换项目。

每个月,不同业务部门都会安排其他国家的同事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而中国的同事也会被派往海外。“以前大家在邮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冰冷的名字,现在大家一起吃过饭、喝过咖啡、聊过天,对于彼此来讲,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关典说。

和一般的跨国公司海外交换机制不同,智慧芽的做法不仅是开开会、分享经验那么简单,而是让异域办公室的同事跟随本地团队一起去拜访客户、与产品研发团队交流等,将其“淹没”在日常的工作流里面。就像一个迷你MBA一样,非常特别。

关典还分享了另一则公司“跨文化管理”中的趣事。来自德国的技术合伙人马库斯(Markus Haense)最初因为工作风格和文化差异,使得其德式的严谨思维与中国本土团队之间沟通不是很顺畅。“他一直都是严肃脸,弄得大家很紧张,不敢去反驳他。”关典笑着说,“但中国同事又觉得他没有理解中国的文化习惯。”

这时,公司的另一项“传统”活动发挥了作用。在智慧芽,每支团队都会定期组织员工分享自己的“Life line”。大到人生中遇到的挑战,小到幼儿园时的趣事。通过分享,中国同事逐渐理解了马库斯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风格,也发现他柔情的一面;而后者也渐渐懂得如何和中国团队沟通,大家最终获得了彼此的理解。

结缘kok

作为智慧芽的投资方,kok体育中国基金的高效和快速给张济徽和关典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我们恰好去英国出差。等我们出差回来,发现尽调已经做得差不多了,kok的效率实在太高了。这是我们和kok合作的第一大印象。”张济徽说。他还特别提到,kok中国“非常体谅创业者”,会给创业者比较多的空间,使之能够专注于业务发展。

关典补充说:“第二就是很专业。特别是在Saas这个领域。因为中国的SaaS市场刚刚兴起,很多投资人并不是很懂,有时反而需要我们去解释很多名词和行业特点。但是kok的TMT投资团队就很懂,大家是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我们被提问的一些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关注的点也很到位,这让我们感到,这支团队非常专业。”

此外,关典也谈到了kokTMT投资团队本身就具有的国际化优势。“面对像我们这样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创业公司,如果是纯本土的投资人,可能在做全球市场尽调方面会有一些障碍。但KOK足球APP下载与我们的交流完全没有障碍,所有东西都很到位,我们的英国同事也反馈说kok很专业。”

关典说,kok体育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在和她交流时说过的一段话,让她印象深刻——好的CEO,学习能力会非常强,成功的创业者就像一部学习机器一样,不断地在吸收新知识。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会给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他为什么推翻了以前的想法,或者说他又得到什么新理念、新启发。这通常是一个好迹象,说明这个人在不断学习,这样的创业者,会让投资人放心。而大部分创业者很多都是年轻人,很可能首次创业,很多事情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不能够非常快地去应对、非常快地去学习的话,就很难去克服挑战、继续带领公司前进。

智慧芽的“新专利观”

作为投资方,kok中国不仅看中了智慧芽的团队,更看中了知识产权市场的巨大前景。

在关典看来,专利市场本质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大市场,知识产权是保护科技成果的一种形式,它服务的却是整个科技业的研发和创新。回顾人类历史,即使在经济最为动荡的时期,科技与创新都未曾停止,“因为你投入了科技创新,才可能有未来”。

传统的专利观认为,专利本身即是一道“壁垒”,是一座保护个人或公司技术成果的长城。但在智慧芽看来,今天的商业世界,急需以一种“新专利观”来看待专利市场。

重视专利并不是鼓励企业闭门造车,而是企业可以以开放式的眼光和心态,发现和利用世界各地已有的知识资源,使创新变得更加高效。

如同许多大公司过去曾经推崇的做法,当视专利保护只是一种竞争壁垒时,其自身的大量创新成果也被束之高阁,造成了知识产权资源的巨大浪费。近些年来,很多具有前瞻眼光的大企业已开始转变观念,由原先的一味“垄断”转变为寻求合作与共赢。比如微软,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形式,将大量专利出售给小型公司,同时与政府、高校进行洽谈,获得更多开放合作的机会。

这些变化的发生,让智慧芽处于一个相当不错的市场位势,在各个层面,均有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企业客户的专利分析和管理需求。“我们的产品有不同的用户场景,对于采取防御策略的客户,它可以通过智慧芽进行专利市场分析,看到竞争对手现在和未来的布局;对于处在其它两个层次的公司,可以进一步发现合作机会和资源,从而创新出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关典说。

“新专利观”:从防御到开放式创新

最底层是“防御”。现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处于这一阶段,即已经具有专利保护的意识,着重于加强自身的专利积累。 第二层次是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将专利作为一种资产进行配置,由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变。 第三层级则是把专利变成一种创造共赢的开放资源。比如,在对专利资产进行梳理后,进一步进行取舍,把专利当作产品,通过授权而获得收益,一如IBM那样。再比如,把专利变成一种对等合作的筹码,与原来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共建专利池,从而分享创新价值,就像华为那样。

智慧芽下一步要做的,将是向客户提供从专利分析到创新情报的升级服务,其对于全球创新前沿的雷达探测范围将更广泛、触角也更细微。在既有的专利数据库之外,还将把各种各样的有关科技的文献、新闻、资讯整合在一起,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客户进行检索和分析。比如,一个深圳初创公司的小发明,或者美国某大学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在还没有申请为专利之前,都将成为“创新情报”。

张济徽说,智慧芽的使命就是,服务于创新者的创新。在电影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背后有一个角色叫Q博士,专门负责开发各种高科技工具,这正像智慧芽想要扮演的角色,“创新者在前线负责创新,让我们来做Q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