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s about the Job Market that Entrepreneurs Should Know | Part A - Trends
2021年秋招在即,互联网公司的提前批研发岗位更是早早吹响了第一波号角。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kok深知人才对于初创企业的决定性作用。多年联合校园招聘的实践让我们对应届生就业市场有了新的观察。本次专栏分类上下两篇,上篇讨论趋势,下篇介绍实践,我们试图回答以下5个问题:
- Q1:为什么每年都喊“最难就业季”,但很多公司仍然招不到人?
- Q2:大学生薪资究竟有多高?企业应如何付薪?
- Q3:如何看待招聘中专业对口和热门专业的问题?
- Q4:国际教育背景人才供给如何?
- Q5:初创企业的招聘机会在哪里?如何在“人才大战”中差异化竞争?
Q1:为什么每年都喊“最难就业季”,但很多公司仍然招不到人?
近几年就业市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第一,人才供给和需求有结构性“错配”
2021~2022年,我国毕业生出口预计将超900万(不包含50-60万/年的海归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官网,2021),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头部的一些大企业、大平台和体制内单位。同时大部分企业,出于对学历和学校的的青睐,希望招聘最头部的“双一流”大学学生,这部分学生预估只有50-60万/年,他们在市场上被追捧,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溢价”。如市场上所言,该领域内就业的特点就是99%的企业追逐1%的同学,而99%的求职者都追逐1%的企业或者雇主单位。
第二, 应届生普遍求稳,推迟就业等成常态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考公、进国企、考研、考研二战、出国等路径在近几年已成为更多毕业生的选择。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这一求稳的就业导向预计还将延续。
这个背后的原因既有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大环境下,求职者对稳定性的偏好,国家就业政策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应届生的选择。常见的政策包括部委遴选、选调生、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央企国企、高校科研院等)相关的校内专场宣讲及就业动员, 以某知名C9高校为例,2019年相比2015年,进入市场化机构就业的学生在就业群体中下降了14%,整个学校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占比仅22.5%。在这个大趋势下,创业企业招聘的难度会有增无减。
Q2: 大学生薪资有多高?企业如何付薪?
● 毕业高校和城市对平均薪酬影响大。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20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290元/月。岗位薪酬与学历呈现强正相关性。博士学历层次的岗位平均薪酬为15355元,硕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8777元,本科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5999元。(智联招聘,2021)
据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显示,2020届毕业生薪酬前十的院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平均月薪均在10000元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2019届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岗位薪酬为7750元,领跑全国,上海则以7624元的平均岗位薪酬排名第二。(中国薪酬网,2020)
● 部分专业溢价明显,头部人才供不应求。
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仍然受追捧,2020届本科生月收入较高的专业前几名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麦可思,2021),在一些比较热门的算法和开发工程师岗位中,应届生的市场价水涨船高,根据牛客网2021年春招的数据(牛客,2021),算法工程师本科和硕士的平均年薪分别是34.58万和35.36万(所有岗位中最高),安卓工程师本科和硕士平均年薪分别是27.43万和31.03万。在不少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实际招聘中,都出现了“校招薪资倒挂社招”的现象,市场对优秀校招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Q3: 如何看待招聘中专业对口和热门专业的问题?
kok成员企业根据行业不同,以下两个大方向的人才需求明显:
● 科技和互联网: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通讯工程及相关专业 ● 医疗大健康: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
然而这些专业的头部人才往往也是互联网大厂/国家重点单位希望吸引的热门人才,和大厂以及国家单位的招聘竞争难以避免。
但如果早期企业在高校热门专业的影响力有限,有没有一些待开垦的“专业洼地”呢?我们有如下的思路:
首先,可以将目光转向高校的基础学科,例如物理、数学、大气、地理等,这些专业毕业生相对没有被市场过度追捧(专业的就业率往往略低于热门专业),且不少学生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另外,屡屡掀起就业难讨论的“生化环材”专业的部分方向长期以来是被就业市场低估的,伴随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的兴起,这些专业是值得科技型创业企业深挖的领域。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反而有可能会失去招聘一些优秀“非科班”毕业生的机会。
最后,对于一些没有明显专业门槛的岗位,例如管理培训生、市场营销、某些产品经理岗位等,企业要大胆放弃“专业对口”的假设,重视发掘候选人潜力,而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或毕业院校。
Q4:近几年国际教育背景人才供给如何?
国际教育背景人才市场火热
● 国际院校背景生源近几年增速明显: 2019年度我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其中国内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才为58.03万人,增速达11.73%。(教育部官方统计,2019) ● 国际教育背景人才求职趋势: 从国内求职市场来看,2020年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学生人数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高达195%。(智联招聘,2020) ● 技术型求职市场火热,国际教育背景人才简历质量不断提高: 以kok春季联合校招(技术方向)为例,在春招中投递简历数量最多的前20名国际院校中,不乏排名QS前50的美国、英国、澳洲、欧洲名校。
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校生源增加给初创企业人才招聘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这些人才有着开阔的眼界,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意愿,创业企业应该深入这个群体,把握近2-3年人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