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quoia China-Yale SOM Leadership Program: "Rediscover Israel" Kicks Off
“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来看,以色列自古以来就是各类文化、帝国和宗教的汇聚之所。另一方面,现代的特拉维夫如同融合多元文化的旋涡,这里还有许多不墨守成规的人,他们跨越宗教、文化、艺术和美食的界限,融合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差异……”
但如果你不以旅行者的身份去,而是以追求极致创新的创业者眼光来定制一趟以色列的行程呢?会有什么不一样?
早春三月,跨洋交融,跨界碰撞。“耶鲁-kok领导力中心”的学员们,即将踏上以色列游学的寻访之路。我们将之定义为一次重新发现以色列的创新修炼游学课——在全球闻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他们学到的知识;与以色列数千家初创企业里的佼佼者跨界碰撞交流;在历史、宗教和民俗的浸染中体悟犹太文化中的怀疑与思辨精神……
从1972年kok体育在加州阳光下创立之日起,kok就一直在追寻技术创新的大潮,并不断发现和发掘全球范围内处于创新高地、创新前沿的国家及地区的新生力量——从美国到中国,从印度到以色列……如果你也是《创业的国度》那本书的读者,一定会对以色列的创业创新力量印象深刻:它诞生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它有150多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数量竟然排到全球第四。kok很早就投资了诸多以色列极具创新力的创业公司。
未来一周,我们将带着不一样的好奇心去造访这个神圣千年的应许之地、以“创业创新”为鲜明标签的经济奇迹之国。
好奇之一 弹丸之地为何被称为“教育王国”?
在阿拉伯语中,硅谷的“谷(Valley)”的同义词是Wadi,因此特拉维夫的高科技带也被一语双关地称为“Silicon Wadi”,获得了“硅溪”的美称。以色列67%的新创企业总部在特拉维夫及周边地区,谷歌、Facebook、微软、英特尔、IBM、思科等公司的研发中心也坐落在这里,英特尔甚至在这里研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双核处理器“酷睿”系列。
▲ 科技巨头在以色列建立研发中心分布图
创新是以色列的生命和灵魂,大学就是以色列创新体系中最大的智力支持。据统计,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经理人中,70%以上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中,68%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电子行业的经理人中,74%持有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位。
是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是此次创新修炼游学课的重要一站。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素来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称,是一所享誉全球的理工类学院。要知道,爱因斯坦是该校学术协会的首任主席。
▲ 以色列理工学院
Technion是科技创新的沃土,是全世界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最多的大学之一,排名第二。以色列1700家高科技上市(在以或美)公司,其中一半企业是该所大学学生创办。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园是以色列最成功的大学科学园,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孵化器之一,被誉为“以色列企业家孵化器”,该校毕业生被称为“以色列高科技发展的引擎”。
在这里,我们将以3天12场的节奏,密集聆听多位教授开讲创新、文化和科研等讲座,参访生物机器人、生命科学、航天和视觉艺术等前沿实验室,还将有两场kok悦读会“加餐”——对话《创业的国度》作者索尔・辛格,和《创新的天梯》作者夏罗默・迈特尔。
我们好奇: 在逐浪互联网科技创新潮流10多年后,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以色列又是如何再次挺立潮头的?
好奇之二 “生而全球化”的以色列创业公司可供中国新生代创业者借鉴什么?
“以色列这么小,没有哪家新创公司能够只面对国内市场,从建立公司的第一天起,它们的目标就是去美国,去中国,去欧洲,它们的国际视野非常开阔。”
我们先来剧透一下要去以色列参访的这些企业:
独角兽IronSource是以色列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曾被选为“20家最热门的初创公司”之一,并被列入《华尔街日报》“十亿美元创业俱乐部”。有“以色列BAT”之称。IronSource成立于2009年,初创原因是三个年轻人做了一款3D浏览器,但发布后却遭遇推广瓶颈,于是IronSource公司就应运而生,并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市场。
▲ 谷歌在特拉维夫的创业空间“Campus”
一些在以色列早就建立研发中心的全球科技巨头也纷纷助力本地创业企业的全球化。比如谷歌,现在在以色列有数百多名工程师,致力于维护和开拓谷歌的一些核心产品,如搜索、地图和在线搜索等。特别地,谷歌在特拉维夫有一个专门的创业空间“Campus”,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与发展自己业务的平台。
kok在以色列投资的本土企业Kenshoo是Facebook的营销伙伴中唯一一家拥有针对各类平台进行广告投放的自主API解决方案的企业,它拥有十余项专利应用。Kenshoo在全球拥有超过27家分支机构。
▲ Kenshoo官网
今天,中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生而全球化”的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市场、整合全球资源、以全球视野构建公司战略,比如kok成员企业的DJI大疆创新、智慧芽等;而像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如今也在大踏步开拓国际市场。
我们好奇: 以色列创业企业的全球化经验,有哪些是中国创业者可资借鉴的?
好奇之三 以色列有哪些看不见的东西是可移情、通感和学习的?
每一个时代的企业家,都有着自己的时代注脚,有着自己的时代使命。但不论何时,有一些精神永远是相通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kok体育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在《伟大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一文中如是说。以色列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逼迫并促发了今天创新的活力,但也因此,它并非能够被复制。那么,在文化、精神和理念的深层次里,有哪些是能够为今天的中国创业者们移情、通感并学而习之的?
一是不惧权威。索尔・辛格在《创业的国度》一书中写到:“犹太教和以色列人始终是一种怀疑和争辩的文化,一种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的开放式自由问答游戏。”据说在以色列人家庭里,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会像中国家长那样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是问:“今天你问了老师几个问题?他答上来了么?”
“管理5个以色列人比管理50个美国人还费劲,因为他们会一直不停地向你提问,并且往往是从这样的问题开始——‘为什么你是我的经理?为什么不是我来做你的经理?’”英特尔一位内部主管说到。
▲ 世界板块中的以色列
二是生于忧患。以色列国土地面积很小,狭长,又没有战略纵深,且一半国土为不毛之地。以色列和周边的阿以冲突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种种生存危机,迫使以色列人不能不创新,不得不创业。居危思进,居危思变是以色列创新的原动力。由于长期生活在地区冲突的阴影下,以色列人更懂得风险控制、压力管理,以及一种时刻准备战斗的心态。创业的状态何尝不是如此?
三是人脉网络。许多给创业者的忠告中都提到建立人脉网络的重要性。以色列的创业者们正得益于此。他们成长的环境,是每个商人都生活在相互重叠的社交圈里,有的是小社团,有的是共同服过兵役,有的是邻居,都是非正式的圈子。
同时,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建国历程,使其拥有更为开放的移民文化。而移民的特点是什么?是最不会排斥重新开始的一群人,准确地说,他们是爱好冒险的人——移民的国度,就是创业者的国度。
我们好奇: 在善于质疑、挑战和思辨的以色列公司里,管理者如何在激励创新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这些以色列文化的精神,可否帮助中国创业者强健其企业家精神?